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改变我们投资当中那些“不好的习惯”

小睿 睿远FUND 2022-10-26
行为金融学无疑是当下的热门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经历也向我们不断印证着:想要在投资中获得收益,不仅需要一些投资领域的知识,更需要了解人性,知道人的行为会对投资产生怎样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会分析人的心理、情绪及行为对人的投资决策、金融产品的价格和市场趋势的影响,可以很宏观,也可以很微观到我们每一天甚至每一笔交易和持有当中。
我们也都知道情绪和一些不那么好的投资习惯会对我们投资产生负面影响,也常常在事后才幡然悔悟,觉得不应该在高点反而加大投资金额,使得持仓成本整个上涨;或者在市场回暖后才后悔在前面低点的时候信心不足,不敢在当时适当逆向补仓,摊薄持有成本,比如今年三四月间。
那么,我们可以尝试怎样改变投资当中一些有可能会对投资结果产生负面影响的习惯呢?
作家詹姆斯·科利尔在《原子习惯》一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他说:改变习惯最有效的方法,是改变身份认同。
这如何理解呢?
很多时候就算我们真心付出努力,再加上偶尔的冲动,要维持一个好习惯依然会觉得很难。不论是想要坚持运动、坚持跑步、坚持减肥或者别的什么,做几天还可以,继续下去就觉得麻烦而难以为继。
作者认为这当中首要的错误在于试图改变的东西不对。在他看来,改变的发生存在于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改变结果。这一层是比较外围的直观目标结果,比如减肥的目标体重、比如用闲钱坚持定投的目标。
第二层是改变过程。这一层的重点是改变自己的习惯性系统,比如在健身的时候执行新的训练方法、比如在每一笔投资交易前都要求自己完整阅读相关产品说明了解投资后可能遇到的风险等。
最深层次的是第三层,也就是改变身份认同。这里的重点是改变自己的信念、价值观、自我形象(或者说人设)等等。
所以,结果关乎于得到什么,过程关乎于做了什么,而身份认同则关乎于我们相信什么。身份认同会由内而外向我们输出改变的能量,在这种以身份认同为基础的习惯下,我们一开始就把重点放在自己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上面了。
来源:詹姆斯·科利尔《原子习惯》
内在动机的最终形态,就是让习惯成为身份认同的一部分。觉得自己是想要这个结果的人是一回事,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而越认同自己的身份,或者为身份认同中的某种特质而自豪,就越有动力去维持与之相关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读书为例,我们都知道多读好书大有裨益,但要怎么样往这个方向努力?一种方式是以结果为导向,我们给自己的目标是至少每个月强迫自己读一本书,坚持得越久越好。但身份认同带给我们的是,我们需要认同自己是个“读书人”,并且以读书人的特质来要求自己,或者是来暗示自己,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对“读书人”来说,日常的阅读就是一种常态,不论是睡前、休闲时刻,还是候车、候机的时候,读书人都会优先选择阅读。读书人还会关注图书相关的新闻,关心作家、书评、权威好书推荐、出版社动态,甚至是购书相关的优惠活动等等。
我们相信自己是读书人,以上就是读书人该做的事情,即便没有每月读一本书的目标约束,我们也会以这种身份认同去内驱行动,去做那种人才会做的事情并引以为豪。
基金投资也可以参照。我们都知道要理性投资、推崇长期价值投资、希望践行逆向投资做到“低买高卖”,那该怎么落实到具体的投资之中呢?如果我们认同自己是一个“长期价值投资者”,那么对“长期价值投资者”来说,明白波动是权益类基金在投资过程中的一种常态,因此更会将其视为一种机会而非为此焦虑甚至任由情绪控制做出后悔的投资行为;明白均值回归是一种必然,是一种普遍存在,价格有向价值回归的万有引力,不确定的只是时间长短,一个“长期价值投资者”也会因此来指导自己的投资决策,而不会简单认为会一直涨到天上或者一直跌下去,从而做出一些非理性的投资决策。等等。
思想或行为与我们的身份认同关系越紧密,也就越难改变。好习惯在理性上也许合理,但如果与身份认同相悖,那就很难去获得实践。
良好习惯的精髓并不在于“拥有”,而是“成为”。
当然,我们不可能在弹指一挥间就能够决定自己成为一个全新的人和完成身份认同,而是一天天、一点点,在一个习惯与一个思维方式之间慢慢持续经历之后的一种演化。每个行为、想法、习惯都可以是一种暗示:也许我就是这样的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举动,也都像是一张选票,投给了我们想要成为的那一种人。没有单一的要素可以轻易改变我们,但是随着我们投出的票越来越多,拥有一种新的认同的证据也会慢慢聚沙成塔。
我们的习惯会逐渐塑造我们的身份认同,反过来又会去影响我们的所思所想和一举一动,这是一个不断反馈的回路。重要的是,驱动这个回路运转的是价值观、原则和身份认同,而非成果。我们若想获得真正可持续的改变,焦点或许可以放在成为某一种人上面,而不是仅仅得到某一种成果。因为如果是后者,那么就算我们在市场悲观的时候选择了坚持,也会因为心里并不真正认同长期价值投资,而很难熬过去。
<完>
风险提示: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投资于本公司基金时应认真阅读相关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文件并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立场,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基金投资有风险,请审慎选择。

热门文章

小睿推荐:

合适的投资行为与心理

小睿推荐:

投资中的“运气”

小睿推荐:

感觉踏空了,怎么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